小时候,我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工作,终有一天会成为令人羡慕的“富翁”。然而长大后,我才意识到,想成为富翁似乎不太现实。别说富翁了,能够避免负债就已经是极为困难的事。即便只是希望每月赚个几万块,似乎也有无数的门槛。
和不少朋友交流后,我发现根本的问题是“心理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动脑,即使有时想动脑,也会在情感上感到厌倦,拒绝选择更有效的路径。
举个例子,假设你是一个外卖员,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,比如赚到200元就休息。突然有一天,你希望赚得更多,该怎么做呢?此时,通常会有两种策略:
1. 策略A:不管每天赚多少钱,固定工作时间,坚持努力。
2. 策略B:保持工作总时长不变,在收入较好的日子多工作一些,收入较少的日子减少工作时间。
按理说,策略B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。但即便如此,大多数人仍然选择策略A。为什么?因为决策本身太复杂了,像是设定不规则的目标,容易让自己产生焦虑和不适,最终导致难以执行。大家只是想赚点钱,少操心,简单点,难道不行吗?
这正是问题所在。各行各业都是如此。想要省事省心,却想轻松赚钱,这钱凭什么让你得到呢?
由于这种心理,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:我们往往难以从长期的时间投入中看到收益,甚至即便看到了,也很难坚持下去。
以我做自媒体为例,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尽管我已经经历了两次阵痛期,但目前仍处于第三个阵痛期,且尚未下定决心。
第一个阵痛期是没有足够的素材,整理起来非常困难。虽然我知道应该花更多时间,但内心总会觉得浪费时间,认为不做也无所谓。
第二个阵痛期是虽然有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库,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标签,检索非常麻烦,匹配度低。虽然我知道需要花时间整理、系统化,但又觉得效率提升可能并不明显。
第三个阵痛期是我意识到,若想提升内容质量,我必须放弃现有的素材库。从现在开始,不论多麻烦,都必须确保每个素材的质量达到最佳状态。可是这将大大降低剪辑效率,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。
这三个阵痛期,恰恰是时间上的限制,尽管我清楚应该怎么做,但就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。很多人生中的抉择,也是如此:付出不是一个简单的想法,而是要经历漫长的过程,看不到明显成果,同时感到身心疲惫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反复问自己,为什么不维持现状呢?但越是这样,越应该迈出那一步,不然怎么可能轻松赚到钱呢?
人类文明的起步正是一个例子。在我们祖先还未开始大规模种植时,大多数人都依靠狩猎,用鲜血和生命换取食物。但当第一个人开始种植并成功收获时,一切变得不同。我们逐渐意识到,长远的规划比短期利益更能带来可观的回报,而文明也因此得以发展。
所以,有时我们真得逼自己一把。是的,这很累,不确定,但往往这才是财富的开始。
即便能够克服上述问题,通常我们还面临另一个挑战——“概率的价值”。仍以自媒体为例,我见过很多人尝试过这个行业,但99%的人都放弃了。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,而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概率的因素。
很多人都把自己对自媒体的理解当成上班族的思维,认为每篇文章或每个视频都会带来固定的收益。然而,这往往是错的。即便是我,也经历过最糟糕的时光,一些视频甚至几天赚不到50元,而我的付出往往是好几个日日夜夜。但这并不是问题,因为内容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平时的水平,而是取决于那些偶尔的灵感和闪光点。少数几次成功的积累,足以带来可观的粉丝和收益,甚至获得签约、出版等机会。
这才是内容创作的真正价值。李白一生写了成千上万首诗,但脍炙人口的却只有几十首。如果他一直纠结于那些平庸的诗篇,他的名字早已被遗忘。
许多行业也是如此。以销售为例,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能力差,而是因为他们太过在意每次失败,无法耐心等待最终的成功。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失去和偶尔获得的过程。
与其纠结失败,倒不如把握每一次的机会,做好每一件事。这才是过好日子的正确态度,不是吗?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我的观点可能听起来有些刺耳,但这就是事实。你可以选择不听,也可以选择不信。但请不要等到别人通过行动改善了生活,你再去抱怨生活不公。因为,这一切的责任不在命运,而在你自己!
暂无评论内容